智库|专家支招,东莞城市更新如何插上科技与文化之翅
2019-09-26 来源:政研室 作者:admin
8月5日,2019东莞城市更新行业发展论坛上,与会专家针对东莞城市更新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。来自全国城市更新关联领域的170多家单位、企业、协会和机构代表参加活动。东莞市城市更新协会2019年度会员大会同期举行。
论坛上,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博士,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常志刚,北京邮电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宋俊德,大地风景文旅集团总经济师、首席专家组副组长王立生,华阳国际规划院总顾问崔健,东莞市城市更新协会会长张俊凡等专家,分享解析了多个国内外的城市更新成功案例,并针对东莞的城市更新提出意见和建议。

万碧玉博士以《国际视野下的城市更新与智慧城市》为题分享了来自瑞典、日本、葡萄牙等地的城市更新案例,提出创新模式与机制,鼓励民众参与,重视产业培育,避免城市文脉断裂,以商业逻辑经营城市、推销城市等发展建议。
专家声音
01
智慧化是城市更新方向 让城市更新更智慧
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万碧玉:
改革开放以来,东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,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,比如交通拥挤、人口密集、环境污染、土地紧张等。
东莞今年提出了“湾区都市、品质东莞”的战略部署和价值追求。在参与大湾区建设过程中,东莞既要建设好交通、环境等“硬”设施,也要不断强化历史文化、人才服务能力等“软”服务。
智慧化是未来城市更新方向,智慧城市让城市更新更智慧。城市更新是城市飞速发展的中间过程,是城市新陈代谢的有机功能。近年来,东莞的城市更新进入快车道。东莞要顺应现代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,推动城市绿色发展,提高智能化水平,增强历史文化魅力,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。
02
产业文化并举 打造宜居宜业高品质现代之城
大地风景文旅集团总经济师、首席专家组副组长,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顾问王立生:
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从“三来一补”起步,逐步发展成一座新型现代制造业名城,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发展路径,也产生一些问题。目前,东莞土地开发强度逼近极限,城市建设用地紧张,需在“三旧”改造上做文章。城市更新就是要解决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等问题。
幸福生活以经济发展为支撑,生态宜居才能提高幸福生活的质量。因此,东莞要把“生态”“绿色”理念融入到城市发展的每一环节,以城市更新工作为抓手,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,加强生态文明建设,打造宜居宜业高品质现代化城市。
03
创意产业催化经济转型 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
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、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常志刚:对城市空间形象进行定位是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之一。应将发展创意产业与旧城改造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结合起来,把每一栋建筑、每一条街道作为艺术品加以创作,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件文化产品来对待,在创意城市的过程中创作城市,在创新城市的过程中创造城市,让每一栋建筑、每一条街道乃至整个城市都能成为一件艺术品,一件文化产品。
此外,产业培育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的内容。国际经验表明,大多数大城市在实现工业化后,都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催化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。创意产业在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、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作用巨大。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。发展创意产业,应实施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的战略,集中优势兵力聚焦若干重点行业,促进产业升级和增强城市竞争力。
04
重视新型产业工人培训 引进未来高端人才
北京邮电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智库专家宋俊德:5G时代,对包括东莞在内的城市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。在建设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现代化都市过程中,东莞能否趁势而为,抓住机遇,人才至关重要。针对东莞现有的500万产业工人,应更加重视未来人才、新型产业工人的培训,以及高端人才的引进。
延伸阅读
关于东莞城市更新
今年,东莞市政府“一号文”聚焦“拓空间”,城市更新是其中的重要手段,而近段时期以来,东莞更是推出多个城市更新项目,如华侨城万江东莞记忆项目、华润置地东城火炼树城市更新项目等。公开资料显示,当前东莞具备更新潜力的区域面积达46万亩至66万亩,至2020年纳入标图建库的更新面积将达25万亩,潜力巨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