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度智慧城市课题备选项目征集指南解读
2016-06-20 来源:未知 作者:Jiangdong
[导读] 6月1日,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发布了2016年度智慧城市课题备选项目征集指南的通知。目前,城科会网站公布了包括大数据国际标准、城市仿真、网格化管理、国际合作模式等主题方向等8个项目的申报指南。
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佳模式,是推动信息化同工业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融合的有力抓手。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,智慧城市将会成为政府加速科技创新驱动、促进发展方式转变、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力支撑。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发文推进和规范智慧城市建设。2014年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了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(2014-2020年)》,强调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要推进生态城市、智慧城市、人文城市的建设,明确了将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、服务能力、产业转型、创业创新的重要手段和途径。2016年1月,由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举办了“2016智慧城市标准与评价工作研讨会”。国家发改委将与中央网信办、智慧城市25个部门部际协调工作组将共同遴选出100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,这项工作也将在“十三五”规划中有所体现。
在此背景下,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从战略方向和前沿技术方向,围绕大数据国际标准、城市仿真、网格化管理、国际合作模式等主题制定了此课题指南。
指南中列出了两个战略方向,六个前沿技术方向,共八个课题。其中两个战略方向课题,紧扣当前国际国内城市化发展的趋势与需求,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方向与建设模式、“一带一路”战略下智慧城市全球参与与建设模式进行研究。通过这两个课题的研究,可以从战略的角度,深入分析当前全球城镇化的共性问题,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重点问题与机遇,为智慧城市工作在规划、建设、管理、运营的各个环节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,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与全球一体化接轨做好铺垫。
六个前沿技术方向分别从数据交换共享国际标准、城市虚拟仿真、网格化管理、投融资模式、ICT技术、案例分析几个角度展开,涵盖了标准、数据、技术、平台、投融资与案例几大部分内容,整体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智慧城市建设当前的需求与未来发展方向,从立足解决实际问题出发,开展核心技术创新,结合试点案例示范应用,可以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全面的支撑。以下分别解读每个前沿技术方。
1、 B-1: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数据交换与共享建设指南(国际标准)。不同领域的基础设施有必要进行数据的共享和互通,才能更好实现智能化的城市服务。进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共享的研究,可以为跨部门基础设施的数据的互操作提供一个更具体、更规范化的方案,为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协助。本课题的技术难点之一是数据共享、数据交换和数据使用的安全性。
2、B-2:构建城市虚拟仿真系统支撑城市科学决策体系。中国城市发展迅速,很多城市基于互联网,大数据,云计算,IT信息化等科学技术完成了现代化的管理系统。目前,这些城市都面临进一步完善这个系统的艰巨任务。如何将这些大数据进行融合、整理、分类,提供给各相应学科,对城市的发展(包括各种突发事件)进行分析预测,支撑城市科学决策?要解决这个问题,就需要本课题提出的城市虚拟仿真技术。国外仿真技术发展日趋成熟,智慧城市仿真技术从行业入手进行模块化应用。国内各部委纷纷牵头创建智慧城市,目前对仿真领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。本课题的研究,将仿真技术的应用推动数据整合,探索城市在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规律,达到预测意外突发事件的目标。通过可视化技术将预期成果直观展现,科学地支撑城市建设、管理和运行。
3、B-3:基于网格化管理的智慧城市(社区)公共信息服务效果评估。《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提出,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,创新社会治理体制,以网格化管理、社会化服务为方向,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。当前,城市网格化管理已经具有一定的应用基础,但是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。本课题将对智慧城市(社区)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进行研究,提出网格化管理公共信息服务的绩效评价模型,建立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(社区)网格化城市管理绩效评价体系。课题的技术难点是评价模型的建立以及数据的获取。
4、B-4:智慧、生态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与投资国际合作模式。从地方建设需求来看,各地政府需想要学习了解智慧、生态、海绵城市规划、建设与运营的国际合作新趋势、新理念和新模式,为本地发展寻找到国际合作支持。越来越多智慧城市领域的中国企业开始国际布局,希望能借力“一带一路”等国家战略走向国际舞台。他们希望了解先行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的路径、经验和教训等。国际组织和国际企业关注并希望参与中国城市建设,他们希望了解中国方面的政策,并了解可能的国际合作模式和路径、投融资等。本课题将对智慧、生态、海绵城市国际合作现有案例(规划、建设、运营合作模式)、国家政策、投融资、主要参与主体(国际组织、国际企业、金融机构)的战略等方面进行研究,提出一套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模式方案,对于中国未来在国际舞台中扮演的角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。
5、B-5:ICT等新兴现代科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预测研究。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了城镇问题的解决和城镇产业的发展。在城市问题解决方面,现代科学技术,尤其是新兴信息技术,如移动互联网、物联网、云计算等的兴起,提供信息化操作的可能,客观上促进了城市问题的解决。通过智慧手段的应用,优化城市空间布局、产业布局,促进城市信息共享水平,改造提升社会管理职能,提升城市服务智能化水平。新兴技术的发展还将推动城市管理和运行领域的跨部门创新应用,改善城市运行效率、提升城市承载能力。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。
6、B-6: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节能技术研究与案例分析。全球大城市消耗的能源占全球的75%,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的80%。智慧城市的建设,必须转变过去的城市规划、建设、管理方式,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。按照系统工程的原理,智慧城市的建设可分为规划、建设与运营等环节。要系统分析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、技术、资金风险并提出相应具体明确的应对措施保障体系。现在,面对各种资源无法支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的时候,大多数城市的领导者都选择了以智慧城市为突破口,解决城市发展瓶颈的问题。另外,目前,我国一些城市重经济发展、轻环境保护,导致大气、水、土壤等环境污染加剧,生态环境受到破坏。推进城镇化不能造成水体污染、雾霾频发,而是要节能减排、绿色低碳,使城市成为天蓝、地绿、水净的美好家园。本课题立足于环境治理与节能技术研究,探索城市及区域低碳经济及可持续发展,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。
总体上看,课题指南的设计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目标,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,在既有城市科学理论与技术成果的基础上,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主要模式,强化合作创新,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战略目标,研究开发国际领先技术、标准、模型、模式系统,覆盖“基础前沿研究、共性关键技术研发、集成与应用示范”全链条,聚焦支持、有序推进、全面提升我国智慧城市在规划、建设、管理、运营各个环节的作用,为建设集约、智能、绿色、低碳的现代化城市服务,支撑国家“十三五”发展战略的全面实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