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群

当前位置:主页 > 科研领域 > 城市群

  城市群是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,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。目前,我国现有的城市群主要包括环渤海、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优化开发区,以及哈长、江淮、海峡西岸、中原、长江中游、北部湾、成渝、关中—天水等重点开发区。

  城市群的发展以中心城市为核心,与周边区域城镇展开优势融合、互动互补的联动发展。与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(2014-2020年)》强调的“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”的战略一致的是,近年来,以高速铁路为代表的区域交通连接发展,促进了城市连片,区域的整体化发展。北京与天津的之间半小时通勤的城际铁路,不仅缩短了两地在实践和空间上的距离,京津两地的经济、社会和文化亦逐渐趋同,形成了强烈的区域聚集效益。郑州半小时经济圈将开封、洛阳、新乡、焦作、济源、许昌、漯河、平顶山等城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,促进了中原城市群的抱团组合发展。另外,还有武汉半小时经济圈、广州半小时经济圈等等区域发展的优势日渐凸显。

  随着我国智慧城市事业的逐步推进,可以发现单一城市的“智慧化”很难做到互联互通,无法实现互联互通的智慧城市只是造就了另一种智慧的孤岛而已。结合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方向,智慧城市的“智慧”理念不再局限于单个城区内部,而逐渐扩展到区域的整合、协调和智慧,同时当前的区域经济一体化、半小时经济圈、半小时交通圈、半小时生活圈愈发促进了这个发展趋势。如此形势之下,智慧城市群应运而生,现阶段,我国已有部分省区明确将推进智慧城市群的建设工作。

  2013年底,为贯彻落实《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》,加快陕西省信息产业发展,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,推动信息消费持续增长,陕西省提出《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》。该意见提及“到2015年,基本建成’数字陕西’,2017年基本建成’关中智慧城市群’”[4],并且明确了各项重点任务工作分工及时间进度。

  2014年9月,江苏省发布《省政府关于推进智慧江苏建设的实施意见》及相关配套文件《智慧江苏建设行动方案(2014-2016年)》,指出“到2020年,建成具有江苏特色、跻身国际一流的智慧城市群,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智慧发展,成为新型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先行省份,率先迈入信息社会”。江苏省的智慧城市群建设主要从信息基础设施提升、产业转型升级、政务服务智慧创新、智慧民生服务保障、智慧城市集约建设、智慧产业倍增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七大方面展开工作,对应的各项工作的具体委办厅局亦在文件中得到了明确。

  2014年11月,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《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智慧城市群建设和信息化一体化行动计划(2014-2020年)》,提出在广州、深圳、珠海、佛山、惠州、东莞、中山、江门、肇庆市通过信息网络一体化应用不断深入社会信用、市场监管、医疗卫生、社会保障、档案查阅等智慧应用。此计划提出“到2020年,基本建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,建成珠三角世界级智慧城市群”,就智慧城市群的建设从信息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平台、信息网络应用等方面逐一进行相关部署,并明确指出各项建设内容的牵头和参与单位。

Copyright © Brimrose Corporation of National Smart City Joint Lab 版权所有复制必究

主办单位:中城智慧(北京)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:中国北京三里河9号 邮编:100044